高兴的不行。"老妈说着话,她取下拨浪鼓,接过孙子的手,把拨浪鼓放到他手里一起摇了摇。说道:"喜喜,这是拨浪鼓声好不好听。"
就这样老妈、大姑、小姑和妻子,把孩子围在中间,轮流以自己的方式逗他玩耍,刷一刷外套,卷一卷手腿,抚一抚小脸,丫一丫话语,欢乐之声以不同方式在家里的每一角落飘荡。
看着家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哄着孩子发出"嘻,嘻,嘻!"地笑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就是"事出于我"的真实写照吗!此时《易经》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从我脑海里闪出。
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待事物的思想观念必然不同,正如莎士比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佐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等这些至理名言所传播的思想,说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存在,因此对生存的见解与观点也不同。
关键问题是,这一生活网络的通行证,正受到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割裂,可人类发展史却找不到支持这些新理念的数据链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事出于我"不是师者行为的准则,他却想用妙语佳句来替代,那社会虚假泛滥道德败坏也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