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孩子想往回走,但他的眼晴、小手和身子明显发出继续向外走的意向,我也自觉不自觉的走出了走廊之门。
站在院子不一会儿,时常光顾我家的那群小麻雀,忽地一下从房顶超过来,落到小凉房的烟囱上,叽叽喳喳地开起了讨论会。
“你看喜喜的眼睛在找麻雀,”我向妻子说道,“麻雀离他大约有10米,他的眼睛可能还看不到那么远,但声音可为他导航。”
“来来来,我抱抱喜喜。”老妈说道,“外面站站就行了,风打了眼,长大后一出门会流眼泪的。”
老妈抱着孩子回到走廊,他却发出“吭吭吭”的抗议声,头不断向麻雀鸣叫方向挣扎。
“看看,就这么一会会儿心就野了。”老妈说着话,又把孩子抱到走廊门边,他才停止了闹腾,又开始找他的麻雀声了。
向往自由之声是活力之源。孩子在眼睛发育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他通过听麻雀声第一次实践了自己的观察行为。但当下学校教育正在出现扼杀这种活力的苗头,有些年青老师开始谈论减少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话题。
如何认知活力?
在我阅读过的书籍中《易经·乾·坤》,与自己的先验经验最为合拍,并形成文化认同。
乾:元,享,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