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关系对吧。
\n
人在刘彻看来才是最重要的。大汉地大物博,只要有人,大汉就能容得下。
\n
随后刘彻让人将大部分的兵力开始向南移,西域有刘挽在,一个刘挽顶得上十万大军,事实也一如刘彻所料。
\n
刘挽在,不管有多少想要冒犯大汉的人,他们都将为此而付出代价,没有一个会是例外。有勇有谋的刘挽,既能令西域各国见识大汉的强势,也会让西域各国明白,追随于大汉,于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n
随着西域的安定,各国的臣服,大汉与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的融合让大汉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美好。
\n
刘挽自北到南后,短短的五年时间,更令百越等国,以及山民们归附,无数的山民归于汉,愿意从山上下来,大汉突然得了众多的人口,更叫刘彻甚喜。与之而来,如何安定山民,避免让这么多的人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也算得上是重中之重。
\n
相对于这个问题,山民的代表,甚至是西南和东北各小国都觉得,他们听到太多的人称赞大汉的繁荣,很是想前往大汉拜见大汉的皇帝,也见识见识大汉京都的繁华。
\n
那有何不可呢?
\n
对于各小国们的要求,刘彻也想知道究竟如今的大汉已然是怎么样的存在,西南之境,东北各地,刘挽曾论及这些地方绝对不能落在别人的手里,须得他们大汉握在手中。开疆辟土是刘彻所想,刘挽可能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别的想法,但他们父女的目的是一致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彻更愿意放手让刘挽去干。
\n
事实也证明刘彻是对的。
\n
西南和东北的山民和小国们愿意入大汉且让他们入,长安很大,能容得下很多的人。
\n
与之而来,也是凑巧,西域各国早已有了不成文的约定,每五年进贡大汉一回,他们怕是对刘彻也有所了解,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