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出了个限购的法子,一周之内同一家只能来买一次,而且只能购买一周的量。这样就能保证大部分需要购买银骨炭的人家都能买到。
\n
而这个烧炭厂烧出来的炭,银骨炭占一半的产量,剩下的五成中,有四成都是灰花炭。而这灰花炭竟然比银骨炭还要受人欢迎。毕竟这京城中买得起银骨炭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的人用的还是灰花炭。
\n
这个灰花炭的品质比郑氏的灰花炭要好上许多,价格也比他们家的低,京城中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城外的,都愿意买宋记的灰花炭。
\n
一时之间,不论哪种炭,只要有存货拿出来卖,那必定是瞬间就被买空。
\n
陆清把烧炭的地方扩建之后,挂了个招牌,写了个宋记,对外说的是制炭厂。旁边的员工宿舍还在建,他打算照着粉条厂的经营模式,来这里做工的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能够申请宿舍住,还有其他的福利和好处。
\n
其他东西准备好之后就要开始招工了,如今在他们这里做工的就有不少是附近村子里的,他们晚上都回家住,第二天天不亮就赶过来做工,一天三顿饭制炭厂都是免费吃的。
\n
这天晚上他们都抓紧赶工,做完活之后饭都没吃就急匆匆的回家了。
\n
离这儿最近的一个村子在十里地外,陈飞就是这个村的,他三步并作一步走,一路飞奔回家,到家之后水都没喝,赶紧进屋关上门,拉着他爹说道:“爹,赶紧去跟姐夫报信儿,我们制炭厂招人呢,明天一早让他早点过去排队,我看周围几个村的人都回去报信了,明天估计要来不少人报名,让他一定要来早一点排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等到下一次招工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n
陈飞他爹大粗人一个,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膝下只有一子一女,老大是个闺女,嫁人嫁到了隔壁村,还剩下这个儿子。
\n
儿子经常到京城里面做工,见识比他多,是个有主意的,儿子这么一说,陈老汉赶紧穿上衣服出门去闺女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