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裴坚,庄瑾五人,拿着试卷瑟瑟发抖去刷题后。
东莱先生若有所思看向崔岘,道:“你这是让他们专攻科举八股文?有把握吗?”
显然,老先生看懂了学生的用意。
一切以考中为主。
那么其余的都不必管,专门研究试卷,研究考题,研究标准的‘录取套路’便可。
其实这也是应试教育的精髓、或者说糟粕所在——简单、高效批量生产一拨人才。
听闻老师的问话,崔岘想了想,笑道:“至少……能有七八成把握吧。”
这可不是胡吹。
参考上辈子的明朝,南直隶、江浙、江西三个大地区,几乎要把进士名额全给包揽了。
因此坊间一直盛传,这三个地区的人,摸清楚了科举八股文的套路。
在崔岘看来,这个说法,对,也不对。
不对,是因为肯定没有绝对的科举八股文套路。
对,是因为这三个地区文风昌盛,垄断了知识传承,拥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师资学识力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崔伯山、崔仲渊多年不中,一和资质有关,二和闭门造车有关。
没有名师,没有书籍,不懂时政,基本就和科举无缘了。
在河南,像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