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始皇那般人物,始终是他心中向往之人,想不到死后也遭小人愚弄。素闻扶苏仁德爱民,若真是扶苏即位,恐怕也难有他的大汉朝。
\n
可惜了。
\n
正值壮年的刘彻尚且不知道自己儿子将来也是一样,津津乐道地点评:“扶苏和始皇帝政见不合,子不肖父,父子不和为取祸的根源。”
\n
不像他,早早地立太子。
\n
假设始皇帝如他一般,给扶苏吃一颗定心丸,扶苏坚信始皇帝不会杀他,赵高和李斯的阴谋根本不会得逞。
\n
心中有了继承人,就要让继承人安心。
\n
刘询想到了自己的祖父,颇为悲观地想到:“始皇已死,小人当道。扶苏即便是复请,也不过是得到一样的结果罢了,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举旗造反。”
\n
祖父缺兵少将,打不过兵多将广的汉武帝情有可原。
\n
反观秦始皇已死,扶苏有蒙恬的军队和百姓的拥戴,造反必胜。
\n
宋朝
\n
苏轼一边看着,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始皇论》全文:“而蒙恬恃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诛而复请之,则斯、高无遗类矣。”
\n
宋慈忍不住心中嗟叹:“但凡派人去查一查,便能发现赵高、李斯等人的阴谋,使其阴谋破灭。”
\n
丁谓有种优越感:“在朝中没有眼线,吃亏是必然的。”
\n
他的眼线遍布朝堂,哈哈哈。
\n
第4章 李二凤心寒
\n
【扶苏自尽令后人惋惜,不禁设想若扶苏为秦二世,是否不会出现秦二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