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套种增加产量,甘蔗可以制糖,印度传来的棉花可以制造保暖衣物御寒,马和驴杂交的骡子最适合农活、军用奴役……但在两千多年前,这些普通的知识无人可知。
\n
那时候土地大多贫瘠,种田的老百姓一辈子面朝土地,没有见过一本书,没有现代化的种植工具,不懂半点种植的理论与知识,只有一代代血汗传承下来的经验,只能靠天吃饭。】
\n
各朝皇帝们:!!!
\n
他们震惊得看着天幕上突然出现的地图,上面标注的山河省份,以及各地什么气候,适合种植什么粮食,还有一些农具的介绍,急吼吼大喊:“快记下来!”
\n
【粮食急缺,苛捐杂税又极为严苛,百姓一方面吃不饱穿不暖,一方面得被征用去修筑宫殿,死在半路都是习以为常了。】
\n
男声说着,天幕里的地图就消失了,不管众人们如何哀嚎,更换成一桩惨案:修筑长城边,一个头发灰白,瘦骨如柴的老年人疲惫地搬运着大石头,突然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大石头砸在身上,砸的他口中吐出鲜血,很久都爬不起来。管理的官吏看到了,非但不派人把他拉起来,反而挥鞭笞打他,嘴里更是骂骂咧咧。
\n
这老人挣扎了片刻,浑浊的眼镜慢慢闭上,终究是没了气息。小吏确认这人是死了,大骂一声晦气,命人直接将这人丢进长城底下填坑。
\n
周边衣衫褴褛的百姓怕挨鞭子,赶忙照着做了。镜头拉远,略过这一张张肮脏的脸庞,满满都是麻木。
\n
这画面触目惊心,观看的皇帝们许久失语。
\n
【古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暴乄政之下,百姓早已不满。事实上对于百姓而言,当生存的压力压倒所有时,上位者是谁不重要,六国对他们不好,他们就愿意接受秦朝;秦朝对他们不好,那他们就愿意接受后来者。
\n
杜牧也在《阿房宫赋》中写,“灭六国者六国也,灭秦者秦也。”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