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人读诗讨论的模样。
老李很高兴:“那敢情好,我啊,特别想听听秦助理你的大作!你这样的声音,读自己写的诗,这听在耳边,那得是多么美妙,让我想想用什么句子来形容——如听仙乐耳暂明。”
秦瑶:“……”同志,太夸张了。
不说是老李的言语夸张,他的语调更加夸张,活灵活现的,带着奇异的腔调,好似是他自创的朗读腔。
文人的性格,很多都跟猫一样,时而激情澎湃热情洋溢,时而冷漠自持高冷拒人于千里之外。
平日里独自趴着睡觉谁也不搭理,却也时不时会蹦跶起来,发几场“猫来疯”。
孙央这时走过来道:“你这样的人写诗,该不会黏黏糊糊的,写得都是家庭琐碎小事,格局太小。”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诗,都是表达所思所感所想,没有拘束,什么都能写进诗里。”秦瑶微微笑道:“我并不觉得写诗是什么高雅的活儿,就跟写日记一样,随手写在草稿纸上,它就成了一首诗。”
写诗的看不起写小说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总是写诗的自认为高人一等,而小说属于通俗文化,属于市井小民,不是那种阳春白雪的东西。
八十年代是诗歌的繁盛时期,这时候的文化人,也崇尚写诗,而不太看得起写小说的,只不过后来诗歌的受众越来越小,再也无法引领狂潮,诗歌方面的人才逐步凋零。
秦瑶知道孙央这个名字,虽然风头盛过一时,但她写的东西经不起时间的沉淀,大多是情绪的发泄,时代变迁后,再也无法引起人们共鸣,也就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寂寂无名。
秦瑶知道孙央在后期过于把写诗看得太庄重,反而束手束脚,再也写不出什么出彩的诗,而是一些充满匠气的“工笔画”,漂亮是漂亮,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已经缺乏真实的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