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了?”柳如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陆沉没有立刻回答,他反复地切换着几张照片:一张是在新奥尔良法国人街听蓝调爵士,一张是在芝加哥的蓝调俱乐部,还有一张,是他们开着车,在中西部平原上听着乡村音乐。
“如烟,”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发现重要线索的专注,“我们这一路,听了很多音乐,对吗?我们听了爵士乐,那是城市的即兴与自由;我们听了蓝调,那是生活的挣扎与呐喊。但是,我总觉得,我们错过了一种声音,一种最能代表美国‘心脏地带’普通人情感的,最质朴、也最流行的叙事方式。”
他看着柳如烟,眼中闪烁着一种熟悉的光芒:“我们听到的音乐,大多是作为城市背景的一部分而存在。但我们还没有去过一个地方,那里的音乐本身就是城市的主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全部产业。一个用吉他和歌声,来讲述关于卡车、啤酒、失恋、故乡、家庭和梦想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它是一种叙事体裁,是美国草根阶层的口述历史。它用最直白的语言,唱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们探寻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但我们还没有真正坐下来,去聆听这个国家最大多数的、沉默的普通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写在一首首的乡村歌曲里。”
他的手指,在平板的地图上,从佛罗-里达向西北方向滑动,最终,点在了田纳西州的心脏位置。
“我想,在我们真正告别之前,我们应该去一趟‘音乐之城’——纳什维尔。去百老汇大街的HOnky-tOnk小酒馆里坐坐,去莱曼礼堂感受‘乡村音乐的教堂’的庄严,去大奥普里剧院看一场永不落幕的现场广播秀。这不算是开启新的旅程,而是为我们这部厚重的‘美国之书’,补上最后一篇,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后记’——关于普通人的歌谣。听完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才算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