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论文发表。
美国花生酱的原料花生是以烘烤后再制酱,花生在烘烤的过程中氨基酸与糖反应造就美国人对花生的口味,但是同时,携带致敏结构的花生蛋白也和糖发生反应,导致致敏点的数量大量增加,致敏点越多越容易引起过敏,比起生花生,这种烘烤的花生致敏能力增大90倍。而中国花生是以烹煮与油炸,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增加致敏点,还会降低致敏点,将致敏蛋白含量从71%降低到29%,可见这两种加工方法区别很大,前者会产生很多过敏原,而后者会减少很多过敏原,也就是一个在产毒,另一个在灭毒。
再说美国人相对中国人更容易过敏,可以说,相对中国人,他们是妥妥的过敏体质。很多中国人接触根本没事的物质,容易引起他们的过敏。
最后的结论跟推测差不多,多致敏点的花生酱对上高敏感体质,想不过敏都难。
看来有时候五千年的文明还是有优势,在漫长的历史中,很多东西老祖宗已经帮我们进行了优选与淘汰,现在留给我们的总是最好的,有时候想想,这份自豪全世界也只有我们这独一份。
陆小路前几天送来的实验资料放在办公桌上,杨平正在浏览。新一期的动物实验的效果非常好,杨平一直在琢磨,K病毒治疗这个名字确实不合适,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就像磁共振的名字以前叫做核磁共振,名字里带有“核”,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以为做磁共振会受到核辐射,其实磁共振完全没有核辐射,所以后来去掉“核”字,直接叫做磁共振。
肿瘤细胞靶向凋亡蛋白质复合体,这是杨平给它取的新名字,以前也想了很久,只是没有正式应用,现在开始正式应用,从此以后,K病毒拥有一个全新的身份,而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细胞靶向凋亡治疗。有时候,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非常重要,能够显示出逼格,逼格这东西有时候就是有用。
陆小路也同意杨平改名的建议,以后不管是内部交流还是公开论文,新型的K病毒治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