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贵。道亦如是。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如此。”
“先生是说,这道,便存于我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如水润万物,故世人所不察。”元清追问道。
夫子闻言,捻须而颔首;元清见状追问道:“那马儿吃草,匠人打铁,也可称道乎?”
夫子莞尔,并不直言回道,却说起件不相干轶事:“余曾与宗师高人论技击之道,乃知力为技本,技为之用,技力相合,便可以小博大,以寡敌众,以五两之劲搏千斤之重。
然技力终有尽时。传闻有仙,能以七尺之身断万丈山岳,此已非技力所能致,却为二者之本,道法之用。道无止境,故得道而升仙者,移山填海,不过反掌之间。
只是滚滚红尘,得道者不过寥寥,余者皆为碌碌凡人,芸芸众生。肉体凡胎者,不明其道,却精擅其技,岂言道之不存?”
言罢,这位朱先生也不管元清是否明了,摇摇晃晃,便自顾自离了学堂。
元清自是不解其中意,见先生离去,也未再多留,不过脑中却尽是夫子言语,一路上磕磕碰碰,状如失魂。
不知怎么,一番话渐忘渐散,成一片空白,而后又有零星字眼自这空白中生出,汇成一句,印刻在其心底,意义莫名。
“术为道之用,道为法之本,术法无穷而道常惟一,取一则万法皆生......”
次日。
元清照常去学堂,想着再好生问一问夫子,不料却被告知,夫子已然远行,只留书一封,言说“心有所感,寻道去了”。
至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