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用轻松的语气给上官紫凝解释。
“面然大士”一词是出于佛教相关经典。唐朝时叉难陀所译的《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记载,佛陀的重要弟子阿难在林间修习禅定时,见到一位浑身皮包骨、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异常的鬼王。鬼王自称“面燃”,还告知阿难三天之后将堕落饿鬼道,若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养三宝。阿难向佛陀禀报后,佛陀教其《陀罗尼施食法》,阿难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面燃大士”的牌位,设斋供僧来祈福,从而获得解脱。
“其实,在中国古代道教教义中也有相关神衔。比如‘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监斋使者羽林大神’或者‘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简称羽林大神、甶孑大帝,尊称为普渡公。他的形象在民间也逐渐被具象化,在中元盛会或是各种类型的超度法会与斋醮中,他的形象多为‘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然面大士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
我很少在人前卖弄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以及鉴古专业领域的技能。可今天面前坐着的是上官紫凝,有机会向我心仪的女孩儿展示一下我的学识,我当然会毫无吝啬。
可就在我侃侃而谈,上官紫凝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我脑中忽然有了一个猜测。如果上官紫凝的这块是“然面大士”,那我手中那块墨玉玉牌的纹饰会不会是“普渡公”呢?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从两块玉佩雕琢工艺相同,艺术风格一致,又都没有入过土的这些方面考虑,那两块玉佩之间会不会有某种关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