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弄湿了,用一根黄色的带子从额头上束起,零散的垂在后背和脸颊两边,他不时回首望着韩夜冰与她对视而笑,然后不停的拿出怀中的羊皮水袋喝水,眼中射出狂放的目光。
荒漠边上的小镇,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也是一块很大的绿洲,它连接了大漠和中原,来往于西域和中原的商队都在这里补充淡水和粮食,人来人往,虽然外面是破旧的土房,但里面却是富丽堂皇,丝毫不亚于江南古镇。赵烈和韩夜冰骑着骆驼一路悠闲的来到了这边陲小镇。
小镇的远处是巍峨孤独的玉门关。玉门关乃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漠北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四丈,上宽两丈,下宽三丈,上有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赵烈和韩夜冰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赵烈心驰神往,百感交集,久久伫立其上。
赵烈极目远望,满目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莽景象,使人产生一股思古幽情,古往今来,多少热血将士为镇守长城边关征战殒躯,长卧沙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歌赋诗!
长城沿线,每隔十华里许筑有烽隧一座。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赵烈闭上眼睛似乎看到了千军万马的壮阔场景。他沉声道:“玉门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韩夜冰只是静静的站在他的身边,聆听他低沉的声音,一句话也没有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