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郑清昱今年初接到消息,一位在十六年前那起空难中失去独女的残障阿姨走了,她熬过了失独后悲伤、绝望、孤独的十六年,每一个日日夜夜,但没有办法再继续承受这份沉重的思念直到寿终正寝。
郑清昱当时将这位残障母亲和她女儿的故事写成一篇报道,在媒体上掀起热度狂潮,重新唤醒网民对当年那起航空事故进行关注和讨论。
这只是冰山一隅。
当年,从希思罗机场飞回国内的航班上绝大部分是留学生,他们承载着一个家庭所有的爱与希望,事故发生后,绝望自杀的亲属不在少数,十六年过去了,更多的是年迈的老人承受不了打击,病痛缠身郁郁而终。
有关那起事故的报道,郑清昱都一一收集起来,最新一张报纸也是五年前的了。
把报纸放回去,她打开了那个小铁盒,里面东西太满,所以她每次打开都是小心翼翼拿掌心拢住边缘,一点点挪开盖子。数不清的明信片,来自伦敦眼、泰晤士河、爱丁堡城堡、伊蒂哈德球场……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钢笔写出来的柳体,记录了提笔时的日期、天气。
英国真的总在下雨。
这些明信片都被赋予潮湿的忧郁。
被无数张明信片积压在最下方的,是一张参会证,后来郑清昱拿自己的卡套给装起来了,现在再看,再也找不到当年匆忙的折痕。
高中数学组,台城高中,周尽霖。
照片里的少年,十七岁,透明的卡套会蒙尘,可那双眼睛永远明亮干净,无论过多少年。郑清昱记得他嫣红的唇,永远不会皱的英俊眉宇,散漫一笑时微微低垂的眼皮下目光是温柔的固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