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翟老师是城里某大学的讲师。出于对知识的尊重,邵勇爹并没有执行上级文件精神,让翟老师参加艰苦的生产劳动,强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此后,他没让翟老师下过一次地,更是三天两头往大队上跑,极力推荐翟老师两口子到学校重操旧业。
看完了翟老师的信,依样折叠好,小心翼翼地放回牛皮信封。他轻轻闭上眼睛,翟老师的音容笑貌蓦地浮现在眼前:一头稀疏的过早花白的头发,一幅弱不禁风的身板,一张清瘦白皙却异常倔强的脸,配上那幅黑框近视镜,浑身透出知识分子的儒雅与清逸。
邵勇知道翟老师,虽然衣衫简朴,内心却锦绣华丽。他本是一名大学的老师,发配到穷乡僻壤,和“黑五类”一起挑大粪。这是掌权者阴毒的设计,让臭老九们去挑大粪。让这些自诩为灵魂工程师,自诩为万般皆下品,自诩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每天和大粪为伍。从肉体到精神,彻底地将他们的翻在地。教育普通群众,他们臭不可闻;同情他们或者让自己的子弟成为他们,就会遗臭万年。
南大洋在刘柳镇算是穷乡僻壤,可人不坏,大多奔着过自己本已穷苦的日子,没有多少精力关心政治,不吃人整人那一套。下放来的“黑五类”,虽然日子苦些,可精神上并未受到大的冲击,只在全公社要求统一开展大批判时,被纠上台走走过场。在这一点上,也算因祸得福,翟老师一家非但没有受到迫害,反而被乡亲们有意无意地保护起来。
邵勇随手拿起第二封信。邵勇未拆信笺,已猜到这封信是倩兮写给自己的,抽出信瓤,展平信纸,字迹清秀俊逸。
邵勇哥:
你好!接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南大洋了。
我虽生在襄平城,却长在南大洋,南大洋是我的第二故乡。尽管南大洋自然条件恶劣,乡亲们生活不富裕,但乡亲们勤劳、善良,给了我们一家无微不至的呵护,也给了我充满欢乐的童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