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当晚十点的时候,仁心已经完成了五台发动机的组装,才半个月的时间,仁心已经能做到一天装配五台发动机了。原本这是厂里对工人下个月的计划,按照正常的熟练时间来看。第一个月每天三台,到第二个月的十号开始,勉强可以做到一天下五台,这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当然这也是在人员保持不会变动的情况下的过程,如果期间有人离职,又有新人进入岗位,那么必定某一岗位又会拖延时间。所以一开始班组的培养,就是先分散学习,在学习中找出能力强的人,让那些值得培养的人综合培养,就是让他们适应一人多岗,在某个岗位缺岗的时候,有人能顶上。就比如一天三台发动机的装配,仁心能做到一天五台的时候,那么班长就会让仁心在装够第四台的时候,停下手里的活去帮别的岗位去装配,去学习其他岗位的装配技能。这样一旦缺人,仁心就能附带顶上,不影响每天三台的任务量。又不会让仁心那么累。这就是厂里培养人的模式,你做的越好,你就能学的越多,那相对应的技能就越强,加班的机会也就越多,这个岗位不需要加班了,其他岗位需要。相对应的钱也就越多。
就这样,一天天,一夜夜,仁心熬过了整整两个月,那是滨海最热的两个月,每天穿着厚重的劳保鞋,不透气的工作服,脚上起满了水泡,全身热的都是痱子,吃的依旧是两素的中餐,大家都一样,不患贫还患不均,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工资按时发放,每个月的工时算的清清楚楚,仁心18个小时的工价,一个月干满三十天,没有休息,每天最少十二个小时,所以连续两个月他都拿了六千多,除了还掉债务,每个月还能剩余一两千块钱。这是拿身体换来的,知足了。更重要的是,他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装配发动机,到整个班组的活他全能干,再到其他班组的有些活他也能干,时间可以欺骗人,汗水不会,同样是两个月,有的人还是连自己岗位都走不出去,而有的人已经慢慢成长学习到可以独立组装一台车型了。所有的装配图纸都在每个班级的工作台上放着,没有人拦着你去看,你也可以拍照,只要不外泄就行。有的人自己班的图纸都懒得看,自己工位的图纸只求一个熟能生巧,能玩一会就玩一会,而有的人干完自己工位的活之后,这边看看,那边看看,不懂的地方就去问问别的工位的人,或者问其他班的班长。只要你问别人就会说,没有人藏着掖着。慢慢的这就变成了差距,这也是未来的路走向不同的方向。仁心是这样,曾维是这样,还有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