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他更关心的是那些技术更熟练的老维修工,会不会也留下几个?机动小组的人,肯定全部留下。
果然,名单念到后面,机动小组的人基本都在留守名单里。当念到“李仁心”时,他清晰地听到旁边几个相熟的工友轻轻“啧”了一声,带着羡慕,也带着几分“果然如此”的了然。仁心只是平静地点点头,目光在人群中扫过,看到几个技术确实扎实但性格内向、不太会“表现”的工友,名字也在撤离名单上,他们低着头,默默转身开始收拾东西,背影显得有些落寞。仁心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实力重要,但有时候,机遇和用户的认可,确实能决定很多。
“行了,名单就这样!撤离的兄弟,明天上午十点大厅集合,公司安排车送机场。留下的,雨停了就准备开工,都打起精神来,别给我掉链子!”段长收起名单,挥了挥手,人群开始慢慢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雨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田野泥泞不堪,机器自然无法下地。但海哥的收割队并没有完全闲着。他把几台机器集中停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相对干燥的工棚里,趁着停工期,开始进行设备的深度保养和维护。这正是仁心求之不得的机会!
没有抢修的压力,时间变得充裕。仁心几乎整天泡在工棚里,不再是紧急更换某个损坏零件,而是真正地、系统地了解整台机器的构造。这时桂林才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当了仁心的师父。机器检修,厂里可不放心让仁心独自操作,就派机动队分别带着新人一台台的过,看看哪里有毛病让新人去修。给仁心安排的人就是桂林,他看仁心真心想学,也乐意指点。
“仁心,过来,你看这个行走马达的油封,有点渗油了,虽然现在不影响用,但雨季湿气大,时间久了容易进水乳化。”桂林指着履带驱动部位的一个地方说。
“嗯!我看到了桂总。这个换起来麻烦吗?”仁心立刻凑过去,仔细观察渗漏点。
“还行,就是空间小点,得拆点边上的护板。来,搭把手,咱们给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