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河南地,恰似一颗隐匿于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安然静卧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黄河宛如一条雄浑壮阔、蜿蜒盘旋的巨龙,从中贯穿而过,滔滔河水奔腾不息,一路咆哮,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极为丰沛的水利资源。脚下的土壤肥沃得如同黑色的绸缎,每一寸都饱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既承载了中原农业民族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汗水,也让北方游牧民族垂涎欲滴、觊觎已久,自然而然地成为双方共同向往的风水宝地。
从军事战略的专业视角细细审视,河南地的意义堪称非凡,它犹如一道浑然天成、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威严地横亘在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之间,清晰地划分出二者的分界区域。战国末年直至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如燎原之火般强势崛起,轻而易举地一举占据了河南地。此地与西汉国都长安的距离不足千里,匈奴骑兵凭借胯下矫健敏捷的战马,只需疾驰一二日,便能兵临长安城下,使得这座大汉的都城长期笼罩在匈奴铁骑那恐怖而浓重的阴影之下,时刻面临着被侵袭、被践踏的严峻危险。此前,匈奴更是肆无忌惮地频繁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公元前
129
年的寒冬和公元前
128
年的金秋,他们先后悍然袭扰上谷、渔阳等地,所到之处,犹如恶魔降临,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给汉朝带来了难以估量、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
公元前
127
年的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然而匈奴左贤王部却再次挥军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仓促之间仅率
700
名勇士出战,面对如狼似虎、汹涌而来的匈奴大军,尽管他们奋勇抵抗、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韩安国将军身负重伤,无奈之下只能败阵而回,退守壁垒之中,紧闭城门,以求自保。城外的匈奴骑兵则愈发猖獗,肆意掳掠,千余名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无数牲畜被洗劫一空,整个地区瞬间陷入了绝望的无尽深渊,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凛冽刺骨的寒风仿若一头挣脱牢笼的凶猛野兽,在广袤的北方大地疯狂肆虐、横冲直撞。上谷、渔阳等地的天空,被战争的阴霾层层笼罩,浓厚得似乎永远也无法消散。匈奴的铁蹄无情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