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研读兵书,还将目光敏锐地投向匈奴和西域诸国,开始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历史、军事和风俗习惯。
为探寻匈奴的起源,赵充国一头扎进家中藏书阁,仿佛一位寻宝者,仔细翻阅《史记匈奴列传》。书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表明匈奴乃是夏朝后裔淳维的子孙。在唐虞以上,山戎、猃狁、荤粥等部落居于北蛮,他们随畜牧而迁徙,与后来的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来,公刘失去稷官之位,在西戎之地发生变化;大王亶父因戎狄的攻击,从豳迁到岐下;周西伯昌讨伐畎夷氏,武王伐纣后将戎夷放逐到泾、洛之北,命其为
“荒服”。这些早期的互动,展现了匈奴与中原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交融与冲突。赵充国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历史画面,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民族的兴衰变迁。
在研究匈奴风俗与社会组织时,赵充国发现《史记》中对匈奴的描述极为生动:“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这充分体现了匈奴作为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不禁想象,在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匈奴人骑着骏马,赶着牛羊,追逐着水草丰美的地方迁徙,没有固定的城池和农田,一切都随着大自然的节奏而变化。他们自幼练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长大后皆成为精锐甲骑,兵强马壮。匈奴风俗崇尚力量,“贵壮健,贱老弱”,在婚姻方面实行
“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的收继婚制。赵充国读到这些内容,心中满是好奇与惊叹,同时也在思考,这些独特的风俗和制度,会如何影响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呢?
赵充国还关注到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从西周开始,匈奴(当时的猃狁、犬戎等)就与中原政权冲突不断。周幽王时,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占据泾渭之间,侵扰中原。到了秦汉时期,双方关系更为复杂。秦始皇派蒙恬率领十万大军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匈奴被迫北徙。秦末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屡屡进犯中原。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却被困于白登,无奈之下,汉朝采取和亲政策,以维持与匈奴的关系。赵充国读到这里,不禁眉头紧锁,心中感慨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更加深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