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而苏曳执掌中枢之后,他倭仁屡次擢升,如今也成为了上书房在宰相。
\n
最关键的是,苏曳每次给他安排的岗位,都是非常合适的,真正的量才适用。
\n
而且这些年来,苏曳和他倭仁,也没有任何私交。
\n
每一次倭仁心中都感慨,如果是君主的啊,那苏曳真是一流之君。
\n
当然,倭仁依旧是保守派,依旧是顽固分子。
\n
但是,在苏曳体系中依旧有他的位置,用来平衡洋务派的激进力量。
\n
这让双方都能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n
洋务派知道,西化也要一个程度,不应该完全摒弃中华传统。
\n
而倭仁长期参与改革大业,也就不那么务虚了,也就知道洋务运动的必要性。
\n
所以这段时间,倭仁心中经历了无数次挣扎和思考。
\n
得出一个结论。
\n
皇帝亲政,算是很扯淡的事情。
\n
至少十年内,皇帝是不能亲政的。
\n
先让摄政王把所有的事情解决完毕,把国家带上正规,然后渐渐让皇帝上手,培养个十来年时间,再让皇帝渐渐接手。
\n
所以,大概二十年后,摄政王苏曳五十几岁了,皇帝三十几岁了,才是亲政的恰当时机。
\n
另外,倭仁也是皇帝的老师,对皇帝的性格和智慧,真是再了解不过了。
\n
这位小皇帝实在称不上是什么英明之主,甚至……还不如先帝。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