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足,比本人更有自信。这也不是他盲目相信历史,而是有真凭实据作证。海刚峰二十五年飞升副国,得罪的人车载斗量;但就连老道士撕下脸皮亲自出手,都没能找出海刚峰行事上半分的差错;那才叫真金火炼,久经检验。海青天又高又硬,名不虚传。
\n
海刚峰还是有些犹豫,但到底收下了腰带,连声道谢。
\n
·
\n
已经收下了国公府的玉笔,基本就是答应国公府的聘请了。归震川和未来的主人家聊了几句,越聊越是畅快,觉得穆国公世子实在与其他勋贵子弟不同,虽然字是写的丑了点,但对自己的文章却了如指掌,见解很深,叫人意料不到;只是有的意见也莫名其妙,让他一头雾水:
\n
“我想请问。”穆祺很殷切的说:“归先生《项脊轩志》中有‘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是否抒发了先生当时的思乡之情呢?“
\n
归先生愣了一愣:“……大概吧。”
\n
他怎么可能还记得自己几十年前的心情?而且谁读文章会追究作者的思乡之情啊?作者思不思乡又与尔等何干?!\n\n\n\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