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往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对于这样明白之至的效果,即使如李句容一流直觉敏锐的保守派,也不能老实承认、大为倾倒,乃至于在私下生出不可自制的怀疑——虽然本能上总觉得厉兵秣马大举动武不是什么好事,但似乎实践中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坏处;难道自己想来想去,仅仅只是杞人忧天不成?
\n
这就是新式生产力的迷人及魅惑之处了,在刚刚接触的时候,它总能让你品尝到意料不到的甜头、享受前所未有的利益、弥补以往一切的疏失;连最为严苛保守的学究,都很难在纯粹的技术进步中挑出什么瑕疵来。可是,甜美香醇的新式生产力蓬勃发展到最后,却往往又会释放出某些匪夷所思的活爹出来——这往往又是保守派所梦想不到的了。
\n
但至少现在,依靠本能做决策的保守派还没有意识到生产力影响上层建筑的铁律;在这样前所未有的路无饿殍面前,吞下了这香美的饵料之后那就连聪明绝顶的李阁老都不能不退让一步了。他可能还对战争抱有疑虑,但至少是绝不会反对扩张工厂购入粮食,继续吸收流民的。
\n
所以,外务处的第二把火也顺顺利利烧了下去。他们从英国银行担保的东瀛赔款中挪用了一百八十万两,打算在天津港就地兴办船厂,并利用洋人的技术再做革新(这方面的技术援助来自穆国公世子),办几家什么水泥砖石厂,用来平整路面、修缮堤坝,以及给皇帝修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小型道观,让飞玄真君万寿帝君提前享受享受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后一件事更为重要,否则项目是批不下来的。
\n
到十二月二十六日前后,各处衙门闭门封印,不再办公,宫中事务也基本了结,只是按照品级依次召重臣入宫饮宴作乐而已。大概是为了彰显平倭赫赫之功,虽然时日紧促,还没有来得及论功行赏(其实主要是真君在自鸣得意大搞祭祀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搞得兵部没办法按期走流程),皇帝仍然降下恩泽,命身份寒微的戚元靖、俞志辅等随班入贺,同领御宴;并特别赏赐了靠近御榻的座位。以往常惯例而言,有资格侍奉御前的武将,少说也得有个爵位傍身;皇帝以此而奖赏戚、俞,用意不言自明。
\n
宫廷赏赐之后,又是京中的贵人们彼此邀约聚会,各办宴席答谢亲友。因为朝廷在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