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自己的评论了。
简而言之,这些评论家们喜欢在评论别人文章的同时,传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政治制度、艺术理念以及文化等等等等方面的看法。
举个例子的话,就像是如今的果戈理,尽管果戈理后期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但其实就性格而言,果戈理温和、善良,对自己的祖国甚至说沙皇都怀着较为浓厚的感情。
他早期轰动文坛的杰作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也是主打一个俄国乡村的梦幻、甜蜜。
就算后来写作发生了转向,但是果戈理一直坚持认为自己的这些作品都是善意的,即通过“笑”来矫正社会,为他心爱的俄罗斯提供某种帮助。
但是在《死魂灵》发表之后,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民主派批评便不断地重申《死魂灵》对现实的批判意义,不断强调《死魂灵》及其作者对现存秩序所持的敌对立场。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向来谨小慎微甚至有点瞻前顾后、胆怯畏缩的果戈理就真的有点被吓到了,以至于他在写《死魂灵》第二部的时候,想要正面地描写俄罗斯和俄国人。
但这种正面的、肯定的文章向来难写,尤其是当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到底要多眼瞎的人才会选择视而不见?
所以即便是果戈理这样伟大的作家,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依然节节败退,迟迟写不完《死魂灵》的第二部。
总之,果戈理从性格方面来说绝不是斗士,但是他的作品无疑又体现出了这种倾向。
而评论家们为了能对社会有所助益,在解读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自己个人的倾向与热情,但问题就在于,评论家们猛猛键政,键到最后,大众是真的认为作者本人也对现实具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