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做出来的豆腐卖掉,毛利得有十斤黄豆左右,还有豆腐渣没算上呢,”他感觉挺赚钱的,毛利百分之七十以上呢。
“不是这样算的,做这两斗豆腐,要挑豆子泡豆子,光是磨豆浆,得两个人磨半天,半夜又得煮浆点卤然后压豆腐,天不亮便要挑着豆腐去赶集,逢完早集又要走村窜户的把剩下的豆腐卖完,
就跟今天一样,经常会卖不完。
大多又都是换回豆子,利又少些。”
如今粮价高,一斗多黄豆听着能值三百钱,但通货膨胀下不值什么钱。
就算每天赚一斗半豆子,折下来一个月也就二石二斗半米,这还没算成本开支,一家人耗费两三个人力。
而一个长工,一年能有十二石粮左右收入,还是包吃住包两季衣裳的。
因此算来算去,做豆腐还赶不上给人做长工。
只是说这是门小生意,家里女人孩子能够帮着做做,不比给地主家当长工要求多。
限制罗三家豆腐生意的关键,还是销路,一天两斗豆子,往往也难以卖掉,卖不掉的就会降低利润,豆子换的多,利润也会降低。
“确实也不容易啊,半夜三更的磨豆腐做豆腐,还要起早赶集叫卖,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辛苦,也只是勉强糊个口罢了。”
“那我们的油豆腐泡得卖多少钱才有赚?”
“先做出来再说吧。”李逸道。
跟罗三娘聊了这么多,他算是明白了,要赚钱,关键不是单价,还是要取决于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以及销量。
要是跟罗家以前那样一天就做两斗豆子,还经常卖不完砸手里,那根本赚不到钱。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