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数日,十一都没有再见到朱瑀上曹节处汇报情况,想来是朱震之事难办,他无从下手。虽说朱震动身为陈蕃收葬前已经主动挂印弃官,但毕竟没有朝廷的正式文书,他如今还算是官衔在身,并非寻常百姓可以随意揉搓。加之他官声甚好,为陈蕃收葬之举又颇富道义,即使洛阳城中也有不少人抱有同情和支持,若是公开搜捕,必然阻力重重。
接下来的许多天,朱瑀在暗中派遣了亲信四处打探朱震的行踪,但都无功而返。朱震仿佛蒸发了一般,消失在洛阳的人海中。而曹节对此事的关注似乎也在逐渐降温,或许是因为他意识到,公开搜捕朱震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影响到他自己的地位。
十一忍不住想象着朱震可能藏身的地方,或许是在某个故交旧友的家中,或许是在洛阳城外的某个寺庙里,又或许他已经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总之,一定有许多人在想办法帮助他。这就是他们儒生爱讲的“得道多助”吗?
在这样的猜测和等待中,十一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虽然身处权力的中心,但随时可能因为权力的博弈而成为牺牲品。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像朱震那样,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可能更加艰难,但至少能够让他保持尊严和自由的道路。
就在十一心事重重的时候,传来了新的消息:朝廷下令,为搜捕窦武陈蕃余党,洛阳封城一月,许进不许出,城中所有两岁男童及十七岁青年男子都要登记在册。十一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曹节的意思,但消息一出,洛阳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他们这些宦官自然成了挨骂的对象。
一个月说快也慢,消磨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人心。在这漫长的封城期间,洛阳城内的生活仿佛骤然陷入冰封,但每个人的内心却经历着不同的波澜。
对于十一来说,这一个月是漫长而深刻的。他见证了权力的疯狂如何将一座繁华的都城变成人人自危的孤岛。街道上的繁华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巡逻士兵的沉重步伐和随处可见的警惕目光。市场冷清,商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