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呎的地块上,坐落着岑佩佩的香港食也工厂。工厂开设的时间虽不长,此地却约定俗成被命名为“食也角”。
穿着一身权力套装的岑佩佩脸色有点难看。
她手里拿着方便面的销售报表,发往神户的数字巨大,本地销售的数字惨不忍睹,上个星期一共铺出去500件(一件20包)货,实际销量只有240件,泡吧消化了130件,就是说一个星期只卖出2200包。
2200包当中,有将近1900包是通过人民超市销出去,人民超市的客户以香港的高收入群体为主,这简直与食也的销售方向风马牛不相及。
方便面的定位是平民食品,销售策略是薄利多销,现在一个月撑死了只能销到1500包,若是靠这个吃饭,只能喝西北风。
岑佩佩有点无奈,食也的方便面价格再低也敌不过咸菜配稀粥,只要米价不涨,方便面在香港的销量想提高非常困难。
米价会涨吗?
带着问题,岑佩佩打开了一个文件夹,从中抽出一份文件,研究起了国际大米出口状况。
文件上显示,中国是大米出口大国,但主要以计划贸易出口到苏联换取工业品,以及通过社会主义阵营的互助贸易网络与东欧国家进行粮食交换,基本可以排除在国际大米交易之外。
除此,大米主要的出口国包括泰国、印度、南越、缅甸、巴基斯坦,国际大米的价格主要受这五国的出口量影响。
南越、缅甸有希望因战乱而减产,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有没有同时出现极端天气减产的可能?
如果有可能,是不是要考虑囤粮?
岑佩佩的脑子里忽然意识到有必要掌握粮食产区的天气变化资料,假如能够提前预测到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可以通过囤积居奇大赚一笔,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不断重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