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领悟虚实变化之道,炼虚成真的一点应用,生灭循环、物我交融罢了,于她而言早已超脱了刻意营造的层次。
“生、长、化、收、藏”,此为法相修行的五个次第,困扰难住了无数在下六气境中踽踽前行的修者,需要上百年的苦参与感悟方能逐步触及。
可在当前的赵青眼中,它所涉及到的诸多玄奥变化,却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纵然有着内宇宙尚未稳定的限制,也已完全掌握了“生”之阶段的运用,接下来的四个次第,亦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一绽放。
实际上,生、长、化、收、藏这五化,主要是变化顺序上的先后之别,修行难度倒是差距不大,且并不需要彻底悟通方可晋阶,通常“生”之阶段小成,就已有了初步运用“长”的资格。
达到“藏”境入门却未能把“生”修至圆满者,亦是多有前例。
若以现下显化的大日法相为例,无形藏于炽烈的有形之内,磅礴的有形却始终化育于无形的根本道意之中,有中藏无,无中生有,拒绝单向释放,而是双向流通,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便蕴含了“生”之境的真谛。
具体的来说,投映与维系已尽臻“生”之玄妙的法相,根本无需消耗任何能量,甚至除了要微微动一下念,连精神上都毫无耗损。
实际上,它本质上已成为了天地间法理、诸多元气法则的一部分——而一块岩石放置在地上、一颗星球散发着引力场、电子绕着原子核如云雾般运转,又何曾需要刻意维持或消耗什么?
它们只是遵循着既定的规则,依循着某种层面上的逻辑与惯性,自然而然便可存在。
这就跟此界修行体系中,某些仅需六境即可借本命物运使而出的法相手段,还有另外类似的、也被称为“法相”的场域技能,做出了相当明显的区分,不可混为一谈。
然而,虽说赵青当前的法相,似乎已融入了外界天地的“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