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一次不仅是读书人,连下层百姓也深受鼓舞。
由下至上,水到渠成之势,也在酝酿之中。
当然不少士大夫们质疑林延潮是否能说到做到,毕竟现在事功学派还未以实事见功。而原先厚民的番薯之策,反被王锡爵送给了他另一门生李三才。李三才也凭此功比原先早了三年出任淮督。
对于事功持有反对意见的大部分还是老儒生,大部分读书人以及举子们都是务实的(不会与自己的功名过不去)。
管子一书在京中大卖,不少读书人们顺应科举风向专研起管仲的经世致用之学来。
这一年大比。
事功学派此时气势如虹,林延潮此刻如日中天,作为他的门生一朝及第,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由此推动之下,管仲辩儒之事,日渐成为人心所向。
林延潮也因科举事,而身负海内之望。不少人认为林延潮会趁势进行变法之事。
万历二十六年二月,文渊阁值房中。
张位因上疏天子请皇长子婚冠之事,而遭天子训斥。
张位为何在此事上触怒天子?因为已是万历二十六年了,皇长子已经十八岁了。
自明朝开国以来,从没有一国储君晚婚晚育至此。
群臣逼迫下,张位也觉得难辞其咎,于是上疏天子请求为皇长子先行冠礼,次年再行婚礼。
张位本以为凭去年朝鲜退倭之功,银币改革之事,能够打动天子看重,再大不了石沉大海(留中)。
但不知为何天子这一次却下旨以另外一件小事训斥了张位,指责他不恭。
张位于是上疏请辞。
张位走了,内阁就是林延潮主事,天子当然不准。
林延潮与沈一贯商议了一阵国事,很多地方二人看法不一致。
林延潮自认为现在的政见已是保守的了,但没料到沈一贯却比他还要保守。
如此就商量不下去了。
阁吏给二人奉茶后,沈一贯忽道:“林阁老,沈某近来读宋史蔡京传有所得。蔡贼在位时遍行所谓的厚民教养之政,于州府县设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其制十分完备。”
“然后又于崇宁年间大力兴学,不仅在全国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