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赫作品之难是业内公认的。
难背谱,多声部,旋律反复次数多,各种各样的保留音与休止符。
以上只是表面上的谱面难度,真正上的谱面难度是巴赫作品没有明确的强弱标记。
因此你可以弹你的巴赫,我也可以弹我的巴赫,我们都可以弹巴赫,我们都是巴赫。
巴赫没有标准答案,它既没有古典主义作品的框架,也没有浪漫主义作品的情绪。
它根本就不该出现在赛场上,无论是大人的赛场还是孩童的赛场。
而01号选手不但选择了巴赫,还直接挑战了三部创意曲。
只用稍微想象一下,一名像是有着多重演奏人格的少女,她将会如何使用双手来驾驭三个声部并行?
“噹-”
热切的听众们带着他们热切的期望,从舞台上的第一下节开始,从第一个出现的中声部线条开始,他们就竖起了耳朵。
随着钢琴前少女跳动的十指,他们听到了第二个出现的高声部线条。
紧接着在一拍朴实的上波音过后,接着他们又听到了第三个出现的低声部线条。
三个线条就这么简单出现了?
随着音乐的展开,最痴迷的观众人群心生疑惑。
尽管他们听到低声部线条在节奏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可这些变化并不是由01号选手的演奏带来的,而是曲谱上本就是如此。
直到01号选手奏完前四小节,他们期待的种种画面依旧没有出现,并且也没有任何会出现的迹象。
包括坐在最中间的四位评委,四首作品听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