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屏“1”刷屏,瞬时仿佛回到了汤老师的网络小课堂。
【秋叶风f:汤老师精辟!】
老汤:“所以从演奏的角度,我刚才和穆老师讨论琳琳的时候我也说了,她完全可以这么弹,因为这首作品的情绪背景就是一个18岁的年轻人,如果中规中矩地去处理,还叫什么年轻人。”
【云端的你:就是得莽!】
老汤:“没错,莽这个字形容得特别好,但是到了创作黎明的阶段,贝多芬成熟了,这里的成熟不说他被生活现实磨平了棱角,相反,属于他的棱角到了这一时期被磨得更加明显了,他不再追求那些原本不属于他音乐里的东西。”
【可乐不加冰:我擦,悟了!】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他的作曲技艺走向精熟,走向了真正属于他的那条路。”
“在这一阶段他的创作水平已经来到了技术上的巅峰,和晚期作品不同,我知道有的朋友想说他耳聋之后的几部晚期作品如何如如何。”
“这里我先叠个甲,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认为贝多芬晚期作品在创作技法上并没有他中期作品那么严谨,或者说是他已经不需要任何技巧的支撑了。”
“他在晚期作品已经能走向了另一种宏大的东西,音乐在他这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符表现,结构和呈现上已经上升到空间。”
【tchaikovsky:完全赞同,晚期贝大爷已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已经超越了时代】
老汤:“现在让我们回到13号选手刚才弹的这部黎明第一乐章,这部中期作品在创作的技术上,达到了贝多芬的最高峰。”
“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首只靠创作技法就无敌于时代的作品。”
“它在技法上无可挑剔,对于演奏者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