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国与戡乱,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今大汉初定,既要安抚百姓,发展民生,又要平定匪患,维护治安。所以,我认为此次会试,这两方面的内容都会涉及。”
众人听了,都觉得云路说得在理,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但很快,又有人提出了新的问题:“就算知道会考这两方面的内容,可具体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这一问,又让众人陷入了沉思。
就在酒肆中书生们议论纷纷之时,洛阳皇宫之中,大汉天子刘禅正端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奏折。
这奏折上,写的都是各地官员上报的关于匪患和民生的情况。
“天下方平,这些学子便是我大汉的未来,是官员的储备。此次科举,一定要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为我大汉所用。”刘禅喃喃自语道。
科举制度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途径,更是他削弱世家的利剑。
在大汉,世家势力盘根错节,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刘禅希望通过科举,选拔出一批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人才,打破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陛下,费祎求见。”一个太监轻声说道。
“宣他进来。”刘禅放下奏折,坐直了身子。
费祎快步走进御书房,行了大礼之后,说道:“陛下,此次会试的题目,臣等已经拟定好了,请陛下过目。”
刘禅接过题目,仔细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两道题目:其一,当今大汉初定,民生凋敝,若你为官,将如何治理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其二,各地匪患猖獗,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和国家稳定,若你统兵,将如何制定戡乱之策,彻底根除匪患?
刘禅看罢,微微点头:“这两道题目出得不错,既考校了学子们的治国理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