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支持长安者强调其军事战略意义与历史地位,拥护洛阳者则看重其交通、文化与民心所向。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之声越来越激烈。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心中亦是纠结万分。
他深知这定都之事关乎大汉国运,不可不慎。
定都长安,固然有险可守,利于军事扩张,但重建长安的巨大耗费,以及对百姓的负担,让他不得不顾虑重重。
而洛阳,虽有诸多便利之处,可其防御相对薄弱,也是他心中的隐忧。
退朝之后,刘禅独自一人在御园中踱步,试图理清思绪。
微风拂过,香阵阵,却难以驱散他心中的阴霾。
他想起先帝创业的艰辛,想起大汉一路走来的坎坷,如今这定都的抉择,仿佛是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步走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此时,太监悄然跟在身后,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依奴才看,洛阳甚好。这洛阳离咱们现在住的地方近,也不用大费周章地折腾。而且洛阳热闹,陛下也能享享清福。”
刘禅瞪了他一眼,喝道:“住口!此乃国家大事,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大内官吓得连忙跪地,不敢再出声。
几日后,刘禅召集几位心腹大臣,在偏殿再次商议此事。
诸葛亮说道:“陛下,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民心向背。臣早先已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与洛阳,实地考察两地的情况,包括民生、经济、军事防御等,再结合群臣的意见,做出决断。”
刘禅微微点头,当即知晓诸葛亮高瞻远瞩。
这些使者深入市井,与百姓交谈,了解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