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算奇怪,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让陈鸣远画画,他只会画的更差。
林思成奇怪的是,这么多的家:紫砂名家、书法名家、雕刻名家、篆印名家……这人得多牛?
钟灵毓秀地,代有人才出,牛人多的是。但这一把肯定不是:这明显是紫砂名家塑胚,书法名家、篆刻名家负责刻写的合制壶。
两个名家……会是谁和谁?
林思成放下手电,又抱着壶,先是看内胎,而后底足,看完之后又摸。
确实是只老壶,但具体是谁塑的,他还真有些拿不准。
算了,看字和印吧。
但然并卵,知识储备的太多也不是好事:一瞬间,脑海中涌出的清中晚期的书法家、篆刻家足足好几十位。
他叹口气,摇头清空思绪,闭着眼睛,手指在壶身前虚画。
刻字起刀刚劲,收刀果断,切锋入泥,硬朗而有力。结构欹正相生,疏密有致。
虽是行楷,但灵动活泼,笔画之间呼应而自然,带有明显的“董体”风格。
篆印与书法如出一辄,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笔画方折,自然随意,却又透尽锋利。
咦,陈鸿寿,曼生先生?
再看壶……哈哈,刚才说什么来着:这壶集各家之长,却又偏重杨氏曼生壶的复古感。
所以,这是陈曼生与杨彭年合制的曼生壶……哦不,二人合仿的传香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