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看热闹,叶兴安虽然不是太懂,但至少会看:除了第一排的几位领导,之下不论教授,还是研究生,更或是各单位的研究员,无一不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林思成稍一停顿,笔杆子就抡了起来,一时间,就如进了蚕房,“沙沙沙沙沙……”
王英泰扭着头,左边看了看,右边又看了看。除了他和叶兴安,全都记着笔记。
但感觉,林思成讲的很普通啊?
也别以为王秘书性子太浮,不太稳重,有类似的感觉的不止他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局领导基本都是这样的想法。
就感觉,林思成讲的很简单,连他们这种外行都能听懂。
但为什么个个都是一脸凝重,笔杆子抡的飞快,生怕林思成突然跳过去。
要不是局里带来的研究员也是这样,他们都怀疑,是不是学院提前安排过……
好像猜到他们在想什么,坐陪的副院长低声解释了一下:
“主要是古代高窑温技术不过关,二是当时的耀州窑还是以生产民用瓷为主,所以像台上这种接近于贡瓷的茶叶末釉,生产的极少。
再者年代比较久远,留存下来的文物就更少,可供研究的样本也就少。继而,研究的机构就少。所以,比较权威、详实,并可供查询学习的资料自然也就更少……
就像林思成刚才讲的这些:铁、锰、镁结晶的斑状釉、窑温1280度以上、还原焰烧制,铁元素在缺氧环境下形成氧化亚铁及结晶等等,都属于古代耀州窑茶叶末釉的关键技术,不好查,也查不到……”
就像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