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一个说是哈尔滨,他高兴地说:“东北人天生的豪气,我是沈阳人,东北老乡,有时间请你俩吃饭”,然后对申永波说,“我们正研制控制系统,要把他俩吸收进来。”
初心熠熠,使命昭昭。中国航天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工程,其中包括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长七火箭正在合练,昼夜不停,有条不紊。
2016。06。22。天气:晴到多云
火箭副总设计师李佳斌、空间实验室总设计师王宁、火箭发射中心主任杨立江和总工程师兼总指挥王福臣来到指挥控制大厅。
王福臣说:“指挥显示系统需要新鲜血液,从一名新人到具备(核心舱)任务上岗的能力,离不开一晚晚独自加班学写代码的孤独身影,离不开争分夺秒勤学苦练的每一刻,更离不开航天精神刻如脑海的坚持与行动。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上没有(容易)二字,文昌航天人始终秉持着“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海岛创业精神,积极推进航天指挥控制自主化、智能化,脚踏实地、加压奋进,不断助力中国航天走向更多美丽星河。”
一排排桌子上的电脑后面,露出个半个脑袋。火箭前端总指挥申永波站起来同他们一起慰问指导。来到米棣和郝秋岩桌子前面,他俩自觉地站起来,申永波介绍:这位叫米棣,这位叫郝秋岩。北大博士生毕业,去年九月来到这里工作的。
王宁询问:“在学校学的什么领域?”
米棣回答:“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关系。”
郝秋岩回答:“天体技术及运用。”
李佳斌和蔼地问:“对操控适应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