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南京同武装部相关人员见了面,被安排到玄武区的一个小区公寓里居住;一切都是按规划进行,有专人负责,现在是筹备阶段。
纳沙和海棠双台风影响后不久,天气转晴,气温回升。
起得早一些,天蒙蒙亮就起来了。吃过早饭,推开窗,太阳逐渐从斜侧方的楼顶升起,发现今天又是一个蓝色的晴空。平镜似的玄武湖水在一寸朝阳的烘托下,谜一般的闪烁点点磷光。远处的阅江楼也依稀可见,早起的鸟儿绰绰飞影。有时骑自行车,去享受这种乐趣,寻找心里释放后的回归;有时徒步,有意无意地去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体验原始的气息。
身在都市,征途却是星辰大海;一颗娇纵的心桀骜不驯,如天马行空。台风的所到之处自然是狂风暴雨,而且巨大的台风外围风圈可以影响到几百千米外的地方,比如南京。南京城迎来三伏天。坐在地铁车厢的座位上,运行的地铁微微震动,地铁的报站声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手机在响,打开接听:“我到南京了。”
“我在地铁里,这就去接你。”
廖大伟是米棣北大博士生导师,同郝秋岩也比较熟,指定要过来工作的。从出站口出来,两人徒步来到玄武湖湖边,就像一个新的天地,一个脱离世俗的清新世界。玄武湖的水碧蓝碧蓝的,夏风轻佛,漾起层层涟漪,姿态千种,变化万端。陶冶了一会儿性情,来到了栖霞山[781]临时驻地,长江南岸,栖霞山东侧,这里原是武装部的弹药仓库。
围墙内有一个二层砖混楼房,坐北朝南,单排房间,进深六米,外带走廊楼梯,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建筑。共计十间,每间房一个三开木窗,西边走廊处突前两米,面向走廊是一个两开的装板门。有几间的门窗已经残缺不全了,现存的装板门上依稀还能看见黑漆书写的编号。楼后有几排砖混结构库房,院子的空地上也长满了草,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