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城市,全部摆在了贸易枢纽上,重庆是划给了荆州,那么进入黔地的通道之一,就是重庆那边的河流,因此黔地划给荆州也合乎情理。
十五州的区划,本质上还是延续了燕国的商贸体系,辛屈也没藏着,继续说道:“十五州之后会安排州牧、刺史、霸府、别驾。
州牧者为总管,负责监督朝廷下发地方的任务进度。
刺史监督郡县法制与普法。
霸府则是掌军,一州内,会有数个霸府,一个霸府也可能横跨几个州,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降低治理成本,州牧与霸府协理,让燕国的军队,哪里都能开过去。
至于别驾,总管地方财务,若是朝廷没有安排州牧,别驾也兼领地方行政。
此外,方才说了,郡县制。
以后,燕国执行州郡县为主的三级治理体系,这三级主官,必须由朝廷任命。
除此之外,那么县之下的邑,任免权交给州牧;邑下的社,任免权交给郡守。
然后就是地方的封君体系。
之前只封到了乡、村两级,现在增加一级为邦。
刺史有权巡视各邦。
各邦下属的乡、村,只能叫圩、集。”
辛屈让人拿出了另一套图。
燕国的行政体系,就变成了:朝廷——州——郡——县(邦)——邑(乡、圩)——社(村、集)。
“其中,邦同方意,乌桓属国,则为郡这个等级,属国之下的酋长,就是县、邑这一套品级。
系统规划之后,也是为了能让所有人知道,如何贯彻朝廷意志。
毕竟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大邑商,盘踞了中原几百年的庞然大物。
若是我们不能将力气与意志凝聚,等待我们的,只会是灭亡。
所以,必须联合!”
辛屈这话,也没毛病,众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人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问道:“那么如何协调赋税征收?”
这才是关键。
听辛屈唠叨和大饼了一通,他们才不会管辛屈如何安排,他们只在意他们能够得到什么利益。
辛屈笑了笑说:“按照爵位分税。除了之前朝廷规定的均田制度之外,每年朝廷会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