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探望十三弟时,胤祥交待过,说郑春华已被救出,住在通州,由十三爷府上的老管家文七十四照应着。第二天,四爷就派人去寻找他们。可是,家人回报说,十三爷犯事之后不久,这里常有人来骚扰。文老头和那女子早就走了,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今天,在酒楼中,四爷偶然听到了这清歌妙音,就动了心思。如此歌喉,如此板眼,没经过大内乐师的调教,是唱不出来的。而且,唱的又是胤礽的词,不是郑春华还能是准呢?于是,才有了这进一步的试探,此刻,见郑春华呆在那里,四爷又有意地催问一句:“哎,文姑娘,你怎么不唱啊?”
那女子突然泪流满面地跪下了:“爷,奴才斗胆问一句,这词,您老是在哪儿见到的?”
胤祯正要答话,门帘一挑,那个帮女子收钱的老汉进来了。他抢前一步,跪倒在地:
“四爷,老奴才文七十四请爷金安。”
四爷一听他就是文七十四,高兴地说:
“哦——你就是文七十四啊,叫我找得好苦呀!听说你们搬了家,也没人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我还以为你们回山西老家了呢。”
文七十四恭恭敬敬地说:“四爷,一言难尽啊。自从十三爷犯了事,我们在通州就住不下去了。后来有传言说,顺天府要来抄家,所以我带着……哦,带着她跑了出来,想投奔四爷。可是去了几次,都被门上的挡回来了。我一想,也难怪他们,一个像叫化子似的老苍头,门上人怎敢去惊动四爷呢?实在没法了,只好隐姓埋名,在这酒楼里卖唱糊口,等着十三爷的好信……”
四爷明知故问:“哦,原来如此,这女子是你的女儿呢,还是儿媳妇呢?”
文七十四连忙说:“爷,您千万别这样说。她既不是奴才的女儿,更不是媳妇。说出来,奴才有罪,请四爷明鉴。”
那女子听到这里,也“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奴婢郑……不,文三娘叩见四爷。”
还有什么可问,什么可说的呢?四爷的猜想证实了。面前这位形容憔悴的女子,正是那个被太子玩弄后又要杀死的贵人郑春华。一时间,天家的体面,父皇的名声,祖宗的规矩,朝廷的王法,二哥的卑鄙,十三弟的嘱托,郑春华的苦命,全都涌上了胤祯的心头,他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忽然,四爷想起了父皇那个“放太甲于桐宫”的考题,想起了今晚二哥胤礽办的这件犯禁的事。如今,朝廷上下都在议论胤礽要“东山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