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逐渐怀疑人生的学子们。
李时珍开口提醒:“其实也很简单,参考一下诸子百家,他们那些多少人是为国为民着想的;最后保留下来的却只有一个擅长治国的【儒家】。”
“包括你们现在所读的书籍,也都是【儒家】之后的产物。”
“诸子百家,农家——为民众提高更好的生活;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诸子百家,墨家、公输家——为民众提高更加便捷的器械;减少人力的消耗。”
“诸子百家,法家——为国家与民众设定一个道德标准,一旦违背道德标准,将会受到惩罚。”
“完全可以认为,每一个思想,都是利国利民的。”
“可为何,最后只有【儒家】走出来了呢?”
“不用回答我,你们鲜有人能解释上来。”
李时珍直接开口解释:
“因为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家孔子老人家的本意是,教读书人更好,教黎明百姓更好修养身心!”
“可到了后人手里,儒家学术却沦落为了皇权天授的帝王的统治用具。”
“帝王为了方便接管读书人,将其为自己所用。”
“结果一到战乱时期,儒家学子们将统统躲到幕后;无法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