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一点,你们连现代接受过九年义务的小学生的眼界都不如。”
“若学院里都是诸子百家的学生,那该多好;诸多学子肯定第一时间明白;尤其是墨家、公输家学子!”
他对封建社会的古人虽多是好评:勤劳、任劳任怨之类的。
此刻,江哲才意识到,封建就是封建。
虽有聪明人,但依旧无法跳脱得出局限性。
包括洪武皇帝的养猪政策、海禁政策等等等等。
他们根本就看不到超出自己眼界的东西!
忽然间,赵才见现场冷了,便开口打破僵局:“短期不可取;只能提高长期生产力。”
闻言,所有人都看向赵才格物先生。
李时珍一脸失望地看向学生和夫子们,“赵夫子说得不错。”
“都告诉你们了,提高长期生产力;怎么提高;从哪方面提高;怎么让大明的粮食的翻倍,变得可持续状态?”
此话一出,学子与夫子们依旧惭愧地摇了摇头。
只有赵才是学习格物的,他自然知晓。
见状,李时珍颇感无奈,有气无力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三句话。
“看好了。”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第一标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