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整个“北宋”“西夏”的称谓出来。
此时,考场上的其他士子也都陆陆续续地动笔了。
知县李磐踱步走在他们中间,不时驻足旁观,但眉头却是越来越紧蹙。
绝大部分士子,压根就不知道夏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少部分对夏国有点概念的,写出来的策论也是看着慷慨激昂,实则狗屁不通。
就比如这个名叫何聪的。
“夏者,西陲蛮夷也,当效汉武故事,发大军犁庭扫穴......”
——典型的纨绔子弟空谈。
大军犁庭扫穴听起来很霸气,也不是没人实践过这种策略,当年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长驱而入四百里伐夏。
结果呢?夏军熟练地坚壁清野,辽军补给线被断,最后一战大溃,辽兴宗仅以身免。
李磐的面色愈发阴沉,直到走到了那个衣衫湿透的少年旁,看了眼开头。
“夫夏者,南抵河湟①,北及大漠,西至瓜沙②,东临屈野。”
“有河套之饶,得横山之险,带甲十万,坐而观之,谓千里大国也。”
李磐仅仅看了两句,便面色稍霁,这少年对夏国的地形、兵力、面积都有着正确的认识。
当然,这种水平在李磐看来,也仅仅是“不差”罢了。
接下来,要是还能写出一些譬如范文正“筑城渐进”之类的论点,那么谙熟西北边事的李磐,则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