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陆北顾快速掌握“吉凶军宾嘉”五礼的核心内容,精准应对墨义中关于礼制细节的提问。
最后一本,则是前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发行的刊行本,品相完好,上面没有笔记内容。
这本书大抵是跟《长恨歌》一个时间诞生的,代表了前唐“新春秋学”的革新思想,在书里陆淳继承并阐发了啖助打破汉儒拘泥于《左传》的传统,兼采《公羊》《穀梁》二传,以“尊王攘夷”为核心重构《春秋》义理的思想体系。
大宋科举渐重经世致用,而且宋初三先生治《春秋》多参考此书,这本书对《春秋》的“义例”归纳能为考生提供清晰的答题框架,尤其在辨析《春秋》笔法、史事褒贬时,可跳出繁琐注疏,直指义理要害,契合宋儒的实用转向。
如此一来,两本笔记版可以让陆北顾吸取前辈功力,快速提高对《春秋左传》和《礼记》的理解,《春秋集传纂例》则是三传合一,兼顾三家的同时,也能让陆北顾了解宋儒治《春秋》的思想源头。
再加上此前誊写的半册《穀梁补注》,能弥补陆北顾对于春秋三传里最冷门的穀梁学的认识。
可以说,今天获得的这些书籍,足以让他的墨义成绩,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了!
“便是这三本书?”
周明远没跟着进藏书楼,而是见陆北顾从藏书楼下来后才说。
“正是。”
周明远点点头,却对那三本书连看都没看,径自拿出几张纸来,笑着问道。
“对了,陆兄可否给这份誊写稿的《天河水》提几个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