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老外反应过来,国产替代已经完成了,也就进入了“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历史进程。
李长兴道:“铅印的质量更高,主要是一些精品书。铅印机主要在二厂这边就够了,其他印刷厂,主要还是以胶印、油印为主,做一些大量的普通读物的印刷。”
“有好的技术经验,就应该学习。”
周浩然对各种印刷的流派不怎么了解,可国内印刷产业的技术升级,一定有很多能人探索出了物美价廉的好办法。
韩航笑道:“如果一切发展顺利,明年下半年,我打算带队去一趟江城,去跟他们学一学。嫁接术可以让设备升级的成本降低90%。哪怕牺牲一部分的印刷质量、加大核心部件的机器损耗,也对中博书局初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后,他又说了几点他有计划推进的节约成本的方案。
印刷机启动后,散热很高。
这会导致车间很热、工人工作不舒服。
可以加装余热锅炉,驱动一台50kw汽轮机发电,足以满足照排车间30%用电需求。
这样的设计,不是韩航原创。
也是他从资料中看到的,是羊城某印刷厂的设计。
既节省了用电成本,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车间环境。
这得学啊!
李长兴听他侃侃而谈。
心情很复杂。
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做印刷厂这么多年,就闷着头自己搞了,从来没想过从新闻、资料和媒体报道中搜集信息,去学习同行的进步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