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贞问道:“我看他容貌,似乎年岁不大?“
“是啊,他是前年做下的案子,当时才十八岁,尚未冠礼。”
只在一个小小的亭中,就有两个通缉要犯是日后的勇将。
荀贞感慨万千,心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放在太平年间,典韦、臧霸此辈,岂能称雄疆场?恐怕顶多也就是游侠之流,运气不好的,说不得,难逃法网。……,若在前汉武帝年间,落在酷吏手中,不是‘说不得’了,必死无疑。”
“另一个能与典韦齐名的是谁?”
“何顒。”
典韦、臧霸只是让荀贞惊讶,“何顒”使他大为惊奇,脱口说道:“他的画像也在这里?”
典韦、臧霸,只是从后世闻其名,到底隔了一层,而何顒他却听族人说过。
何顒,字伯求,南阳人,虽是晚辈,但郭林宗等诸前辈名士皆与之交好,在太学里很有名气。后来党锢之祸,他因与李膺、陈蕃素来友善,受了牵连,被宦官构陷,遂改变姓名,投奔汝南。汝南的名士大家竞相与之亲近。袁绍非常仰慕他,私下与他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他为人豪爽,振穷救急,不怕危险,救济同类,救了很多人。受到迫害的党人因为他和袁绍等人的帮助,“全免者甚众”,在豫州、荆州的名声极大。
在逃亡其间,他曾来过颍阴,专为拜访荀氏,见到了当时尚小的荀彧,大为惊异,称赞他是:“王佐才也”。这一个典故,颍阴诸荀无人不晓。
因而,一听到他的名字,荀贞就很熟悉。对何顒受到通缉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但根据听闻,何顒却浑似没事儿人一样,连洛阳都去过几次。以前,荀贞以为是各地通缉不严,而如今连本亭都悬挂有他的画像,可见别的地方了,真不知是该佩服他胆大还是该怀疑各地的郡县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黄忠继续说道:“何顒在太学里求过学,荀君自然是知道他的,但荀君知道他曾为友报仇么?”
荀贞点了点头,何顒为友报仇的事儿,他早听族人说过了。何顒有个朋友叫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患了重病。何顒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悲痛地哭泣,非常不甘。何顒“感其义”,就帮他杀了仇人。这时,虞伟高已经病故。何顒便割下他仇人的头,放到他的墓前祭奠他。
许仲为母报仇、典韦为恩人报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