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审议,最后下到你尚书台,才能得行,是这样么?”
尚书仆射听出了刘协隐含的怒意,但不畏惧,一板一眼地回答说道:“回陛下的话,正是如此。乡里小民且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况乎朝廷,国家大事?陛下,此制不可不遵也。”
刘协坐在龙椅上,瞪着这尚书仆射,看了一会儿,却这尚书仆射说的在理,他终究亦无可奈何,只好说道:“罢了!就先经中书拟旨。”命赵悦立刻去找中书令来见。
同时,刘协没有叫这尚书仆射退下,他打定了主意,等中书令到后,就叫中书令当场拟旨,再把令旨传给门下审议,然后便尚书台把之执行。
等了好长一会儿,中书令来到。
刘协把自己召他来的原因,向他说了一遍,令道:“你现就为朕起草此道旨意。”
中书令面露为难,抬眼看了下宦官们捧来的纸笔,没有动手去写。
刘协甚觉奇怪,问道:“你没有听到朕说的话么?”
中书令说答道:“陛下,拟旨通常该由中书丞拟写,此非臣之务也。”
刘协简直啼笑皆非,他怒极反笑,说道:“非你之务?”
“尚敢请陛下恕罪。”
刘协喝令赵悦道:“去把中书丞召来!”
中书丞姓阴,是荀贞故长吏阴修的从子,他出任此职才不到半年,召他入宫的旨意下去,他来的倒是比中书令要快,未久便至了宫中,入进殿内。
到了殿上,他恭恭敬敬地向刘协伏拜行礼。
刘协这时早没了耐心,不等他行礼完毕,便说道:“朕欲召董承还许,你立即为朕拟此旨意。”
中书丞犹豫了下,却是和那中书令一样,仅是瞟了眼宦官们捧着的笔墨纸砚,而毫无拿笔起草之意。
刘协盯着他,说道:“你为何不写?方才中书令说,拟旨非其所务,怎么?难不成也非你所务?”
“回陛下的话,拟旨确乎是臣之本务,但臣之愚见,陛下此旨,却不宜即拟。”
刘协问道:“你此话何意?”
“臣之愚见,陛下是不是应召车骑来,问一问车骑的意见?”
刘协怒道:“这点小事,朕也要问车骑不成!”
“陛下,这怎么是小事呢?董承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