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日报张记者的问题也更加刁钻。高加林想混过去的东西都给他一一捡出来问。
比如高加林是不是像马德福一样被顶替?高家村是不是像涌泉村一样有一个马喊水式的公社支书?高加林有没有一个像水花一样遭遇的前女友?
高加林连忙给他解释,这些都是文学创作,是凝聚了很多现实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不针对于任何一个人,自己也不是马德福的原型。
高加林费心费力的解释了半天。对方却只是用安静的目光看着他,最后抬了一下眼镜,说出一句话,“高老师,我来之前做过功课了!”
这句话把高加林击溃了,他只能瘫坐在椅子上,无奈的说出一句,“好吧,我承认马德福身上有我的影子。可是他更多的是其他农村知识青年的影子。”
张记者呵呵一笑,“高老师,我能明白您的心情。您是个极为善良的人,不想任何人因为你而受到伤害。那些阻挠改革开放的人就是危害我们前进步伐的灰尘。”
高加林有些无奈地纠正他的观点,“张记者,都是内部矛盾,不要说的这么重啊。有些人只是比较守旧,脑子还没有转过弯儿,只要教育他们还是可以改过来的。”
终于把张记者应付走了。高加林又是一头的汗。应付这些记者比他写书都累啊。
接下来几天,高加林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记者。有的把目标对准高加林这个人。有的则更关心他的创作过程。有的着眼于挖掘高加林的成长经历。有的对高加林的感情经历很有兴趣。
高加林每天被这些记者弄得头昏脑胀,精疲力竭,可又不能不接待。
每一个记者背后都是省、市的一家期刊报社,你得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