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找一些介绍英国的书籍,该借的借,该买的买,这玩意不能马虎。做好功课,迎接即将来临的钱主编大考。
这种战战兢兢的心理,如果让远在千里之外的钱主编知道了,不知道他是如何心态。
高加林又磨蹭了半个月,自我感觉差不多了,这才给《少年文艺》的钱主编打了电话,说自己婚礼已经办完了,大纲也已经构思得差不多了,可以去上海交流了。
钱主编自然是非常高兴,对于邀请函上加上刘巧珍这种小事,自然是如愿办理。
刘巧珍听说高加林又要去上海交流,新婚伊尔,自然有些不舍。但当她听清自己也可以一起同去,顿时欣喜万分,她虽然不懂什么蜜月旅行这种时髦玩意,但对于可以和高加林一起出去旅游,那是极为幸福的事情。
这个时代出门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高加林和刘巧珍等着《少年文艺》开的邀请函,等了三四天,才珊珊寄到。这已经算是加急件了,普通信件在路上飘一个月一点儿都不稀奇。
高加林和刘巧珍打开信件一看,“邀请高加林作家携侣前往”几个字映入眼帘。有了“携侣”这两个字,刘巧珍就可以开出介绍信,顺利出行了。否则吃住行都不方便。
这个时代对没有介绍信的旅客,正规的招待所都是不予接待的,有钱也没用。
两人拿着邀请函,去村里开了介绍信,这两样东西都有,就可以出门了。当然,大红本也是不能少的,没有结婚证,是不能住在一起的。
刘巧珍开介绍信的时候得意洋洋,见人就给别人炫耀自己要去上海旅游,看到昔日的小姐妹们羡慕嫉妒的眼光,她心里比抹了蜜还甜。
人的快乐总是建立在别人不快乐的基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