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加林看中的并不是这点儿工资,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稿费。高加林看中的是这个身份。成为作协成员,拿着作家的小本本,全国各地都可以住作协招待所。走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一层,这可是大作家呀!高加林如果想去某个工厂学校采风体验生活,直接拿着作家证找对方单位负责人就行,甚至不用作协开介绍信。
高加林急着办手续,没有在高家村多待。与父母岳父岳母匆匆见了一面,打了招呼,吃了午饭,就赶回县城。双方老人得知高加林急着办铁饭碗的调动手续,表现得比高加林还着急,恨不能让他现在就连夜奔向延安。
高加林只得解释,现在过中午了,就算拼着连夜赶过去,人家的工作人员也都下班了。听他这么一说,高加林才勉强能吃上中午饭。
吃完饭,高加林让刘巧珍留下。刘巧珍打算伺候几天老人,顺便也和自己父母团聚团聚。这也是刘巧珍的强烈要求,她觉得自己当新媳妇儿这么长时间,基本没有伺候过公婆,相当愧疚。
高加林一个人返回县城,收拾点儿东西,晚饭就自己对付了。
第二天,高加林起了个大早,到了汽车站赶最早的一班,直奔市里。
延安他来过很多次了,也是熟门熟路。作协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道里,挂了一个小小的牌子。看样子好像是以前《延安日报》的旧楼,给了作协几间房。
高加林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地方,恐怕会以为自己来错了。
这个时代有时候就是这么魔幻。不过再往后些年可能还会更魔幻,改革开放的洪流汹涌而来,不可避免会出现泥沙和涡流,这就要高加林立身要正,站稳脚跟,切不可随波逐流。
高加林与门卫大爷打了招呼,把自己的介绍信给对方看了,这才被允许进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