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她的启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角色。她们在兰花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一些女性读者甚至以兰花花的名字为自己命名,表达对这个形象的热爱和敬仰。
然而,这股热潮并非没有争议。一些传统的文学评论家认为,小说过于强调女性的独立和坚韧,强调做买卖能赚钱,可能会对传统农村生活生产产生冲击。他们担心这种新的女性形象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和家庭结构的不稳定。
但也有评论家反驳说,兰花花的形象恰恰是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延续和发展,仅靠土地并不能让所有农村人口吃饱穿暖,富裕劳动力做一些小买卖活跃经济,劳动致富也是合理合法的。
尽管存在争议,《兰花花》的热潮却持续升温。它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文学界,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高加林的名字也因此被载入了文学史册,被誉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开拓者”。
在这个热浪中,高加林也被自己作品的力量所震撼。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时代,文学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这让他不免有些胆战心惊起来,下笔行文也就更加谨慎小心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给更多的读者带来负面的影响。
最终,《兰花花》的热潮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成为了那个时代社会变迁和思想解放的见证。兰花花的形象,如同一朵永不凋谢的花,绽放在华夏文学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追求独立、自由和尊严。
高加林向来害怕这种烦糟糟的事情,更不喜欢在闪光灯下展现自己。他除了接受一些不好意思推辞的熟稔报社杂志的记者采访,其它能推掉的尽量推掉。
他深入简出,要么在自家小院子窝着,要么就去作协办公室待着,反正想办法躲着来访的人。作家干活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和笔纸,不管躲在哪里他都能写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