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微微点头,说道:
“告诉刘若愚可以,但是优先提拔就算了,一切都按规矩来。”
“不过可以给几个内书堂名额,对一些有天资的重点培养一下。”
“宫里宦官要用可靠的人,从小培养起来。”
王文政将这些记下,然后才回答皇帝之前询问的苏州商人的问题,禀告道:
“苏州的小商小贩,对朝廷政策大多是支持的,他们愿意缴纳税费,并希望组建协会,对税吏进行监督。”
“大商人则很不满,认为朝廷以税收入股,是强夺他们的产业。”
“尤其是苏州士绅很多人都经商,他们是对此最不满的人。”
“有些人愿意上交官田,但是对营业税却很抵制。”
朱由检若有所思,隐隐明白了苏州的事情又起波澜的原因。
显然,是那些士商合流的家族,在得知营业税后闹出事情来。
他对此哂笑一声,问道:
“以你估计,苏州的商税能收多少?”
“能达到苏州田赋的几成?”
王文政知道皇帝注重数字,不敢胡言乱说,思量了一会儿才说道:
“苏州商贸兴旺,至少能达到田赋的两成。”
“估计能征收到二三十万两银子。”
朱由检估摸着这个数字,又问王文政道:
“苏州折银的标准是多少?”
“二百万石田赋能折合多少银子?”
王文政道:
“以前折银的标准有高有低,平均接近五钱。”
“曹巡抚和张先生商议的,是按一石米五角计算。”
“所以二百万石米,能折合一百万元。”
“如今苏州米价高,经常在七角以上,甚至能达到一元。”
“曹巡抚估计除了刚分到田的雇工外,大多数人会选择纳银。”
“估计苏州能收到七十万两银子,六十万石粮食。”
“苏州漕粮七十万石,曹巡抚打算外购补上这十万石,寇知府则认为应该让三百亩以上的地主纳粮。”
江南这块地方,如今种植经济作物的更多,早已不是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